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關注研學,我們攜手成長
研學旅行
目前,研學旅行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從松散、非正式走向正式和系統,成為補充和改善學校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
研學旅行不僅在培養學生各方面技能上具有很高價值,同時還能產生校內學習難以達到的效果。
研學旅行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儒家教育的游學模式,更因“旅行”二字迅速成為了社會的焦點。但是僅關注“旅行”二字很容易忽視掉“研學”的初衷,在研學旅行火熱的這段時間里,國家相繼頒布了研學旅行的相關規定。
對此,教育專家也有更深的認識和思考,也對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研學旅行必備的基本要素:研學指導師、研學課程、研學基地、研學線路、安全管理、活動總結評價。
第一,配備相應的研學指導師
學生與教師永遠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學形式如何,教師始終是影響教學結果的直接因素。國家旅游局出臺《研學旅行服務規范》中規定應至少為每個研學旅行團隊配置一名研學指導師,研學指導師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
專業的研學導師助力研學旅行順利開展!
研學旅行的指導師要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引導學生獲取最直接的感受與知識,而不是和傳統教學一樣獲取間接知識,這對帶隊教師的個人能力要求很高。
研學指導師不僅需要創新的教育思維、強大的掌控能力,還要有深厚的教學素養,教學收放合理、不疾不徐。
研學指導師要在旅行過程中結合活動內容、參觀地區設置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個小的學習內容設計來逐漸烘托出大的學習主題,同時還要負責學生團隊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設置合理的研學主題
中小學生的旅游和成人的旅游是不一樣的。成人旅游每到一個景點,總希望多看幾個點,而研學旅行希望抓住一個點,把這個點變成主題讓孩子深入地研究。與旅游相比,研學旅行做得更窄更深入。
研學旅行需要完成教育的目標
育人不僅僅是教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將學生帶到社會大課堂中,帶到大自然中,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得滿足孩子學習、生活、旅游的需要,養成孩子文明旅游的習慣。這些都不是僅在學校教育中就能完成的。所以,研學旅行的價值是多方面的。
研學旅行必要的是制定一個合理的研學主題
研學真正進入到教學中,需要有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學生學會動手、動腦、生活,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才是研學旅行價值。
第三,選擇安全適宜主題的研學基地
在研學旅行中,如果能有一段一兩天的基地學習,行程是十分有意義的,不僅能讓學生體驗一下基地式的集體生活,還能讓看起來松散的旅行行程更加充實。
目前來說基地的場館設施與教學設施都越來越成熟,好的基地能夠提供給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與最真實的學習環境,這些是景點和公共設施無法提供的?;氐男谐棠芨油癸@“研學”的重要性,基地與旅游景點搭配,能讓學習與旅行游玩達成一個平衡。
不同地區的基地課程特色通常與當地的環境吻合,選擇一條研學旅行線路,主題可能是人文教育、科技魅力、自然科學、歷史探索、綜合素養等,在旅行中除了欣賞沿途風景,在基地體驗符合主題的教學課程更能達到研學的目的。
第四,制定豐富有趣的探究性研學線路
研學線路包括計劃的活動地點、交通、住宿等。從合理、安全的角度對研學線路的設計進行了規定,距離合適,旅程連貫、緊湊,保證學生的安全、學習體驗良好。
從教學設計上看,研學線路要圍繞主題,設計沿途較為合適的活動地點,可以是景點、基地、博物館等。
研學線路要富有趣味,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并且要有研究性、目的性,讓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有所收獲。
研學旅行線路設計時,所選地點要在格調上與主題具有一致性,不能偏離主題太遠。
一條好的研學旅行線路可以看出設計者的用心與對教學的理解,如何通過旅行的深入來循序漸進地達成教學目的是線路設計者要考慮的。
第五,研學旅行課程“學”與“游”相結合
《研學旅行服務規范》中將研學旅行按照資源類型分為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文化康樂型。這樣的分類對研學課程的開發有指導意義,不同類型的課程也對應著不同的資源需求。
研學旅行的課程往往與指導師聯系緊密,它包括的內容很多也很細,圍繞一次研學旅行的核心主題,要設計線路、行程,每一個流程的學習目標與計劃,應該歸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大分類里,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課程比基地課程更復雜,可以看成是一個系列主題的基地課程。
研學旅行是教育的內容,永遠離不開“教”字。所以一定要了解教育目標和價值,要讓所有的活動主題突出、鮮明,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習到有用的東西。要使學生學會與自然、社會、他人和自我如何相處,增加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能力。
要構建研學旅行課程,就需要有明確的課程理念,而課程的理念一般都離不開帶領學生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因此,整個研學旅行要有課程方案設計、課程資源整合、課程路線選擇、課程指導手冊、課程實施和評價方案。而且要在研學旅行實踐過程中,真正地把“游”與“學”相結合。
我們要求學校做研學旅行時,不一定要有完整的教材,但一定要有指導手冊。
所以,研學旅行離不開研、學、行,因為它是一種體驗性學習,學和游是一體的,不能只有學沒有游,也不能只有游沒有學。
像王陽明先生倡導的知行合一那樣,研學旅行是學與游的統一,二者必須結合,缺一不可。
第六,把安全管理貫穿到整個研學旅行中
對于研學旅行來說,保證學生及教師人身安全是基礎,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安全管理也是《研學旅行服務規范》中一大重要的部分。
其中要求主辦方、承辦方及供應方應針對研學旅行活動,分別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構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機制。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人員及其工作職責,在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安排安全管理人員隨團開展安全管理工作。還要準備地震、火災、食品衛生、治安事件、設施設備突發故障等在內的各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對工作人員與學生,需要提前進行安全教育,提供安全防控教育知識讀本,召開行前說明會。在旅行過程中教師要嚴格監督學生服從領導、遵守規則。只有每一個參與者都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安全責任,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也保證在危險發生時將損失降到最低。
總之,作為中小學的一門課程,研學旅行需有研學指導師、研學主題、課程、基地、線路、安全管理、效果評價,這幾大要素缺一不可。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三亞大航海會獎旅游會議公司。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三亞會獎旅游